C觀點- 施永青
香港要建高鐵嗎?
《AM730》 2009年1月8日
蒸氣機出現後,鐵道運輸曾盛行一時。美國股市中,鐵道運輸公司的股票,曾一度是最受股民追捧的藍籌股。直到內燃機出現後,汽車運輸才慢慢取代鐵道運輸,因為汽車運輸遠比鐵道運輸有靈活性,不用到站後再轉駁其他交通工具。
不過,最近情況似乎有所改變;從股神巴菲特最近大手吸納鐵道股已可以看到端倪。巴菲特這樣做的原因,是預期全球能源短缺的情況會日益嚴重,油價還會進一步上升,屆時汽車運輸的靈活性就會不敵鐵道運輸的高效益,他相信將會有愈來愈多陸上運輸選擇鐵道。
隨着科技的進步,鐵道運輸的速度已大大提高,可達一般汽車的三四倍,接近飛機的一半。因此,高速鐵道不但可搶汽車運輸的生意,還可以搶短程飛機遊客的生意。飛機雖飛得快,但機場離市區遠,又要提前去機場等候,加上飛機延誤的機會遠比火車高;因此,將會有愈來愈多的中短程客棄搭飛機而選高鐵。從這個角度來看,高鐵將成為世界運輸的主流模式,一如地下鐵已成了香港集體運輸的主流模式一樣。香港若不及時增加在高鐵方面的投資,將很快被邊緣化,與世界的整體發展脫節。內地很早就察覺發展高鐵的重要性,先是從日本與德國引進技術,現時內地已有能力自己建造最先進的高速火車,無論在技術層面與實踐層面都已不下於歐美國家。北京至天津與武漢至廣州的高鐵已先後通車,乘客都讚口不絕,覺得票價物有所值。
高鐵發展已被中央政府視作一項戰略性的投資,看的不只是眼前的投資成本,而是看長期可對整體經濟帶來的動力與人民生活質素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把握先機。香港在考慮是否應建高鐵的問題上,亦要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
當內地的高鐵網絡建成後,經濟增長的能力會進一步提升,香港若要分享其中的好處,一定要盡早與這個網絡接軌。人家要建整個網絡,我們只需負責建一條連接綫,就可以享受整個網絡效應,這筆帳無論怎樣算,香港都有著數。我真不明白,反對派是怎樣計數的。
與其到將來非建高鐵不可的時候才建,不如果敢地今天就建,因為遲建的成本一定比今天還要高,而更重要的是不應坐失良機,屆時再去追的話,代價只會更大。即使追得到,也可能令整一代的香港人失去不少發展機會。
現時反對高鐵的人,雖然行動很激烈,但理據不充分。如果他們的理據是成立的話,當年連地下鐵也不應建;因為建地下鐵一樣會妨礙某些人的原有生活模式,一樣會有人對賠償不滿意,一樣會破壞環境、消耗資源,一樣有車站選址的不同意見。社會應考慮的是多數人的取向,少數人不應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別人身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