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星期四

沙中線馬頭圍段的定線困難

2010年11月26日,運輸及房屋局終於將沙中線刊憲,沙中線的法定諮詢程序隨即開始。在現時刊憲的圖則中,馬頭圍站-何文田站一段路線需收回七幢私人住宅大廈的部分地層供興建鐵路隧道(見於收回地層圖則 SCL-U04),有受影響的居民批評港鐵和政府一直沒有諮詢居民,又認為鐵路隧道在其大廈下方穿過,施工時可能影響大廈結構,要求將定線移至穿過高山劇場的地底。基於多項工程要求的掣肘,改動走線的要求應難實現。

沙中線在馬頭圍一段的定線主要有兩個方案,其一是九鐵在2002年獲得沙中線興建權時的走線(下稱「原走線」),其二是港鐵在2009年提出的新走線,亦即現在刊憲的走線(下稱「新走線」)。

原走線

所有九鐵年代提出的方案和合併方案採取的均為原走線。原走線在啟德站以西向西南偏南伸延至啟德發展區中計劃興建的運動場旁,後再轉向沿土瓜灣道地底行走,至土瓜灣道和馬頭圍道交界穿過江西街和山西街間的位置,進入高山道公園並轉向西南,直進位於前高山道邨位置的何文田站。車站可能設於運動場旁和浙江街、落山道一帶(土瓜灣、馬頭圍兩站方案,最初設計合併方案)或偉恆昌新邨旁(馬頭圍/馬頭角站方案,九鐵2004年提出的改變解說文件)。

新走線

經過諮詢地區人士之意見,加上啟德發展規劃人口大減,港鐵在2009年提出靠內陸行走的新走線。新走線自離開啟德站後轉向西南偏西,經宋皇臺公園進入馬頭圍道地底,一直沿馬頭圍道至江西街轉向,穿過江西街和山西街間的位置,進入高山道公園並轉向西南,直進位於前高山道邨位置的何文田站。土瓜灣站設於宋皇臺遊樂場外的啟德發展區範圍內,馬頭圍站設於落山道、浙江街間。新舊方案比較可見於九龍城區議會諮詢大會文件投影片

走線的限制

新走線和原走線在現在有爭議的一段其實沒大差異,因為此段走線受限於東九龍走廊的支柱、多條道路旁的建築物、何文田站的選址和線路弧度限制,難以修改。興建地下車站需要挖掘很大的地下空間,很難在現存的建築物下興建,限制了馬頭圍站一段路線必須建於道路下方。何文田站也因觀塘線延線落實興建而由原來的單線車站變為轉線站,車站選址同時受制於觀塘線延線的走線,幾無變動空間。東九龍走廊的支柱亦限制了隧道走線,新方案中馬頭圍站和馬頭圍站以南一段的路線均是上下二層式設計,以適應狹窄的可用空間,在大廈和東九龍走廊間的馬頭圍道北行線下穿過,據港鐵人員在一研討會上稱只需改動東九龍走廊一條支柱,不影響旁邊樓宇。因馬頭圍道地底一段受限,彎道難再移位至馬頭圍道範圍,減少佔用私人地層。另一方面,若減少彎道半徑以減少佔用私人地層,則會令列車運行速度減慢,造成樽頸,也會令行車噪音、磨損增加,何況減少彎道半徑一途在工程上也未必可行。

諮詢是否足夠?

沙中線工程網站所見,沙中線在現階段舉行了不少區議會諮詢、居民大會和巡迴展覽,當中展示的路線圖已顯示走線非常接近、甚至是在現在受影響的大廈下穿過,故此如果說沒圖看的話是難以成立的。不過,那些走線圖的走線屬示意性質,並沒表示實際會受影響的範圍,所有文件也未有以圖片或文字表明將受影響的地段,故居民或一時未能了解,有改善空間。設計方在設計走線時,應當能大概定出會受影響的範圍,這時就應主動通知可能受影響的居民,邀請他們參與諮詢大會,向他們解釋設計走線的考慮因素,提出多種方案給予他們選擇,增進他們對方案的了解。在報告設計時,除一貫的車站選址和造價外,也應同時公開更多的工程細節、限制等,消除大眾可能因不熟悉工程知識產生的觀感和誤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